极地一年
尽管有人警告安德斯会感到无聊和严寒,这(zhè )位年轻的丹麦小学教师还是接受了格陵兰岛偏远村庄蒂尼特奇拉克(Tiniteqiilaq)的一份工作,那里只有80名居民。安德斯带着一些(xiē )先入为主的观念——一位村民称之为(wéi )“丹麦式样”——来到这里,他不仅要应对文化差异(yì )和混(hún )乱的课堂,更要应对漫天的冰雪。他(tā )想知道如何才能在这个“地狱”里被接纳,于是有人建议他尝试学习当地语言和生活方式——狩猎、滑雪橇、钓鱼。他心想,滑雪橇能有多难呢?法国电影制片人塞缪尔·科拉迪(Samuel Collardey)经常探索介于虚构类电影和纪录片之间的模糊地带。精心(xīn )构思的《极地之年》(A Polar Year)将纯粹的(de )纪录片片段(duàn )与村民的剧本片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但当你沉浸在引人入胜、视觉震撼的电影(yǐng )中时,这些区别就变得不再那么纸上谈兵了。科拉迪在村里(lǐ )待了几个月,才得知安德(dé )斯的任务并开始拍摄。他的“逆向同化”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欧洲中心主义以及蒂尼特齐拉克的土著人民、季节变化以及生死节奏(zòu )。
……